成都列五中学大邑分校集体备课制度
一、全校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各备课组每周1次集体备课(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信息学科每两周至少1次)。
二、集体备课应做到“四定”(定主题、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各年级同一学科同一类班级应做到“四统一”(统一标高、进度、作业量、质量考核标准)。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共同解决教法、教材疑难,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实行主备课人制度。每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由一位教师作为主备课人,在备课会上,就下一周授课内容提出设想,其他教师提出建议,然后形成具体教案。
四、每位教师要重视二次备课这个环节。在上课之前,对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五、要做到超前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时,要对上周授课情况进行小结,应特别注意对“课后分析”的交流。每一学期至少应该有8次课后反思(不少于300字),期末应交一份有分析、有措施、有理性思考的有深度的教学反思。
六、每次备课(教研)活动,教导处将派专人进行督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和评分(《列五中学大邑分校集体备课评分表》),组长和教导处都要对参加教师考勤。
七、学校行政干部尤其是教导处、科训处、教学研究室负责人要不定期参加、指导各备课组活动。
八、主要任务:
① 了解、检查并交流上周教与学的进度情况,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的撰写情况。
② 了解、交流或通报上周教学案使用和作业批改情况。
③ 安排好教研公开课,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交流听课学习情况。
④ 对照教学计划,商量并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主要活动。
⑤ 重点讨论本次备课内容,共同修订好教学案一体化资料。
⑥ 相关练习、作业的安排与处理办法。
⑦ 推荐或学习有关报刊上的教改文章,通报教研活动、课程改革、考试方面的重要信息。
⑧ 优秀论文、典型案例、摘抄等交流展览。
九、集体备课流程。
1、个人初备。组内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考考纲、教材,阅读有关参考书,书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将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传给教学组内教师。
2、集体探讨。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有主持人、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均要参与备课讨论发言。备课过程和内容记录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录表》中,每位教师将集体备课成果记录在教学设计(教案)上。
3、完善成果。中心发言人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及时发送给组内其他教师。
4、上传资源。中心发言人将修改完善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及时上传至学科教学资源库。(因学校网站正在维修,请组长暂时收集好资源,教导处另行通知上传。)
十、评优
期末由教导处、科训处、教学研究室一起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并给予其组内每位教师一定的奖励。评选依据:每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开展情况、所上传教学资源以及相关记录由评委按《列五中学大邑分校集体备课评分表》进行评分(占40%权重);期末学科成绩在全县的排名(占60%权重)。
注:各位组长在《教研工作记载》记录过程中,“活动记录”栏内必须包含三个内容:主讲人讲述教学设计思路,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不同意见(研讨痕迹),小结